我喜歡騎單車,尤其喜歡騎乘在山路上,上坡的過程對體力與毅力來說都是挑戰, 也因此每次騎乘山路的過程中,或多或少都會有想要放棄的念頭,想說幹嘛要這樣折磨自己,畢竟只要一轉身就是下坡,與其這麼辛苦還不如早點回家喝茶看報紙~ 不過一次一次,我還是選擇往山裡騎,我不跟別人比速度,也不跟別人比高度,我挑戰的是自己態度,因此山路再陡再遠,我仍然樂此不疲!!

我住新竹,平常騎乘的路線不外乎是芎林飛鳳山寶山水庫新埔後山等山間小路,高度大約就是三四百公尺高,路程大約也就是二三十公里遠,我的體能也差不多面對這類路程恰可應付

某日有位好友一時興起邀約,說要去騎武嶺,我細節還沒想清楚就答應參加,之後回到家才意識到,武嶺的高度是3,275公尺,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,這樣的高度等於是我平常騎乘高度的十倍,想到這些細節當然會有些頭皮發麻,但也隱約有一種興奮感從心裡冒出來~

既然答應了要去騎武嶺,也就要開始準備!!

所以開始制定策略,蒐集包含天候,路況,坡度等的限制條件,分析包含體能,補給,裝備等的資源需求,然後開始制定行動計畫,包含肌力肌耐力肺活量等的體能鍛鍊,車輛裝備包含輪胎、煞車、行李架、水壺架、備胎、打氣筒、車燈…等的維護翻修與升級,以及隨身裝備包含防風防雨防寒防曬等的物件準備,還有飲水、電解質、熱量等補給作業。 規劃的細節想清楚之後,一樣一樣列出來,一樣一樣押上完成日期,一樣一樣按部就班完成準備與練習。

老實說,出發當天從太魯閣騎到天祥過後沒多久,就開始有點後悔了,幹嘛沒事找事做,在家睡覺不是很好嗎? 不過也因為有所準備,所以基本上都在規劃內逐步完成,當然最後是順利騎上武嶺,完成十倍於平常騎乘高度的目標!!

考量我過往的體能、裝備、經驗,如果我想要安全達陣,只消將目標設定在三百公尺高,騎起來輕鬆舒服,失敗的機率不高,就算失敗,風險也是自己可以掌握的!!  但如果目標只設定在三百公尺高,我可能到現在還停在飛鳳山的程度。

從資源的限制來設定目標是人之常情,事實上為數眾多的企業與人員會先考量手邊有多少預算、多少人力、多少技術、多少時間…等的資源,再參考過去的目標經驗值,來決定新的目標要訂到多高。  所以許多人會先問,你給我多少人我才能做多少事、你給我多少錢我才能做多少事、你給我多少時間我才能做多少事,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,你不給資源我怎麼做事? 聽起來似乎不無道理,但仔細想想卻又漏洞百出!!

如果資源是足夠的,那麼這種目標誰都能訂、誰都敢訂,你的價值何在?

如果資源限制了目標,那小公司、小國家如何與大公司、大國家來競爭?

 

問了笨問題就得到笨答案,要問對問題,答案才會出來!!

如果我們的問題焦點在我有多少資源,那麼我們就會受限於資源~

如果我們的問題焦點在我有多遠目標,那麼我們就會想辦法找到所需的資源!!

先有資源才有目標? 還是先有目標再找資源? 答案呼之欲出~

 

如果還找不到答案的,可以思考一下~

吳寶春師傅怎樣贏得世界第一? 景美女中拔河隊怎樣贏得世界第一?

是因為他們的家學淵源、財力比別人雄厚嗎?

台積電、王品、信義房屋、巨大(捷安特)、慈濟等這些的事業組織,瑞士、新加坡、日本等這些的國家,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的競爭力與成就是來自於他們一開始的人力、技術、資金、礦產、土地比別人多嗎?

 

我想這些個人、事業組織與國家,都沒有被所擁有的資源所限制住,他們讓願景帶領目標,讓目標形成策略,讓策略引導行動,讓行動創造資源,所以才能有他們今天的價值與成就!!

 

目標與資源,先有資源才訂目標? 還是先設目標再找資源?

你的焦點放對了嗎? 你問對問題了嗎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mpet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